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正式通过《法币挂钩稳定币(FRS)条例草案》(下称《稳定币法案》),标志着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法案预计于今年内生效,为稳定币发行构建灵活且风险可控的监管框架,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根据法案,任何在香港发行港元挂钩稳定币或面向香港消费者推广的机构,均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申请牌照,并满足储备资产隔离、赎回机制、反洗钱等严格要求。储备资产需为“高质量、高流动性”的同一币种,发行机构最低资本门槛为2500万港元。未经许可的稳定币营销行为将面临严厉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法案草案长达250页,但关键细则的制定权被赋予HKMA。相较于欧美对储备资产的严格规定(如美国要求100%现金或国债支持),香港的初步要求相对宽松,允许储备包含低风险投资。HKMA表示,未来将通过进一步咨询完善细节。
自2024年HKMA启动稳定币沙盒以来,已有三家机构参与试点:
1. 渣打银行香港、香港电讯(HKT)与Web3巨头Animoca Brands 成立合资公司,计划推出港元稳定币;
2. 京东科技旗下JINGDONG Coinlink Technology 探索电商场景应用;
3. 初创企业RD Innotech 获众安数字资产集团(与ZA银行关联)及持牌交易所HashKey支持,聚焦技术创新。
ZA银行已宣布将为持牌发行机构提供储备托管服务,渣打银行则延续其在新加坡为Paxos、StraitsX提供服务的经验。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强调,法案遵循“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既符合国际标准,亦为虚拟资产市场奠定基础,保护投资者权益。HKMA总裁余伟文指出,灵活务实的监管环境将推动香港数字资产生态“健康、负责任且可持续发展”。
法案设6个月过渡期,允许企业申请牌照并调整业务。政府还将就场外交易(OTC)及托管服务展开咨询,并发布第二份虚拟资产政策宣言,进一步扩展监管版图。
香港此次立法被视为对全球稳定币监管竞速的回应。美国《GENIUS法案》本周一(5月19日)通过程序性投票,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已进入实施阶段。分析认为,香港通过“原则性监管”为创新留出空间,同时以牌照制度控制风险,或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试验田。
随着监管框架的完善,香港能否在数字金融领域实现“后发先至”,业界正拭目以待。公众需警惕非持牌机构的稳定币广告,仅持牌发行方的推广为合法。法案生效后,零售投资者仅可购买持牌机构发行的稳定币。
【提示:为防止失联,更方便获取奇点财经新闻,请您将本网站添加到手机主屏幕。操作方法:在手机浏览器中打开奇点财经网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小箭头,然后在跳出的窗口下拉菜单里选择‘添加到主屏幕’。添加后,您可以像打开App一样快速访问奇点财经新闻!】
(声明:奇点财经是香港期刊协会创会会员,亦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财经媒体,我们专注于ESG投资、虚拟资产、数字货币、区块链、Web 3.0、科技金融及AI创新等前沿领域,为企业出海及市场开拓提供有价值的导向。我们致力于提供深度分析和权威报道,探索新兴科技如何重塑金融与资本市场,助力投资者把握未来趋势。如需转载本报内容,抑或您发现本报文章涉及潜在版权问题,敬请联系enquiry@singularityf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