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方舟投资(Ark Invest)发布加密货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系统复盘SaaS(软件即服务)与金融科技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规律,并结合Uniswap、Aave两大DeFi(去中心化金融)头部项目的实践案例,明确指出加密货币领域正以“3-5年”为一个完整周期,复现互联网行业“全能平台拆分-垂直工具崛起-超级应用重组”的经典发展路径。报告特别强调,“可组合性”是理解加密货币周期演变的核心逻辑,而那些能够精准掌握“开放共享”与“核心掌控”平衡的平台,将成为定义下一代加密生态的行业巨头。
互联网与金融科技的“拆分-捆绑”先例,为加密货币提供参照
Ark在报告中首先明确,加密货币的周期演变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对过去十年互联网与金融科技行业变革路径的“加速复刻”,其中两个经典案例为加密领域提供了关键参照。
第一个案例是Craigslist的“拆分革命”,报告以2010年Spark Capital分析师Andrew Parker的研究为切入点,提到当时Craigslist作为“横向互联网全能平台”,覆盖了租房、二手交易、演出预约、求职招聘等数十类功能,但也正因“全而不精”的特性,为垂直初创公司留下了市场空白。
随后,一批专注单一功能的初创公司开始深耕细分领域。在租房领域,Airbnb聚焦短租场景,通过建立房东身份审核、房屋实拍展示、用户评价体系,彻底升级了Craigslist文字化、低保障的租房信息服务;在出行领域,Uber与Lyft凭借实时定位、在线支付、司机评分等功能,替代了Craigslist中分散的“顺风车信息板块”;在开发者工具领域,GitHub专注代码托管与协作,填补了Craigslist“技术合作”板块缺乏专业化服务的空白。
Ark在报告中强调,这些公司的成功不仅在于“拆分功能”,更在于借助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云计算、移动UI设计等技术革新,将单一功能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而这一“拆分浪潮”最终不仅诞生了多个细分领域巨头,更整体扩大了相关市场的总规模。
第二个重要参照案例是传统银行业的“模块化拆分”。报告指出,过去数十年间,传统银行始终以“单一品牌+统一App”的模式,捆绑提供从付款汇款、储蓄账户、贷款信贷到保险、财富管理的全品类金融服务。
但2010年后,金融科技公司开始针对银行的“捆绑服务”进行拆分解绑。在付款与汇款领域,PayPal和Venmo凭借跨地域即时转账功能、Stripe凭借企业级收款接口,分别抢占个人与商户支付市场;在支票与储蓄账户领域,Chime和N26以无手续费线上账户、Monzo以智能记账功能,吸引了对传统银行手续费不满的年轻用户;在贷款与信贷领域,Klarna和Affirm主打“先买后付”、Upstart依托AI风控提供小额贷款,覆盖了传统银行服务不到的细分需求;在投资与财富管理领域,Robinhood以“免佣金股票交易”、eToro以“社交化投资”,降低了投资门槛;在保险领域,Lemonade用AI实现快速核保理赔、Root基于驾驶行为定价车险,革新了传统保险的运营模式。
报告数据显示,这些垂直金融科技公司中,超过20家已成长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部分企业如PayPal、Robinhood更是成为估值超百亿美元的“十角兽”,这一现象充分证明“拆分模式”不仅能颠覆传统行业,更能孕育新的行业巨头。
而Ark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拆分”并非行业发展的终点。当垂直领域的头部公司占据足够市场份额、积累足够用户基础后,会自然走向“重新捆绑”的阶段,通过整合多类功能打造“超级应用”。
例如,Airbnb从最初的短租平台,逐步拓展至“旅行全链条服务”,如今用户可在其App内一站式完成住宿预订、博物馆门票购买、本地美食之旅预约、旅行保险投保,甚至机场接送预约;Robinhood则从“免佣炒股工具”出发,陆续延伸出支付功能(Robinhood Cash Card)、加密货币交易、退休账户管理、保证金贷款等服务,2024年还收购了AI理财平台Pluto,实现“投资+理财”的全覆盖。
“先拆后捆的本质,是企业从‘满足用户单一需求’到‘占据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战略升级,这一规律在互联网与金融科技行业已被反复验证。”报告中这样总结。
案例1:Uniswap——从“单体AMM”到“交易超级生态”,DeFi领域的周期典型样本
Ark在报告中以Uniswap为核心案例,通过梳理其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详细展现了DeFi项目如何遵循“拆分-捆绑”路径实现进化。
Uniswap的早期阶段(2018-2020年)属于“垂直单体阶段”,当时它以一款“封闭但高效的换币工具”形态在以太坊上线,核心技术逻辑采用“恒定乘积公式(x*y=k)”,所有交易逻辑均在链上实现,无需依赖外部价格预言机或链下订单簿,代币兑换价格完全由流动性池内的资产储备自主决定。
在用户访问层面,Uniswap仅提供官方网页界面(app.uniswap.org),用户必须通过该界面直接与Uniswap的智能合约交互,没有任何第三方接入渠道;在生态依赖上,它仅基于以太坊网络运行,流动性提供者与交易者均直接与Uniswap合约对接,不依赖任何外部基础设施。
报告指出,这种“封闭模式”在DeFi发展初期起到了关键的“用户教育”和“流动性积累”作用,引用DefiLlama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期,Uniswap的累计链上交易量已突破1.5万亿美元,成为DeFi领域无可争议的“换币标杆”。
随着DeFi生态的快速扩张,Uniswap进入了“模块化拆分阶段”(2020-2022年),开始主动“拆分自身功能”,以“可组合性”融入整个行业生态。
这一阶段,Uniswap逐渐放弃了对前端界面的控制权,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底时,85%的Uniswap交易量已不再通过其官方界面完成,而是通过1inch、0x API等DEX聚合器(这类工具能帮助用户在多个交易所间寻找最优交易价格),以及MetaMask等主流钱包(这些钱包将Uniswap的换币功能内置到自身服务中)完成。
在基础设施层面,Uniswap的前端界面不再自建数据查询系统,而是接入了The Graph的“子图”服务(一种链下数据索引工具),通过这一工具实现交易记录、流动性池余额等信息的快速展示,大幅优化了用户界面的流畅度。
在市场覆盖上,Uniswap从以太坊单一网络,扩展至Polygon、Arbitrum、BSC、Optimism等多个区块链及Rollup平台,每条链上的Uniswap均作为“独立的流动性模块”存在,用户可在不同链上灵活使用其服务,无需绑定单一网络。
Ark在报告中强调,这一阶段的Uniswap已从“独立工具”转变为“行业基础设施”,其他DeFi项目可直接调用其流动性池——例如套利机器人会利用Uniswap的流动性完成跨平台价差交易,NFT市场则会接入Uniswap的ETH-ERC20代币兑换功能,以支持用户的支付需求。
2023年起,Uniswap进入“重新捆绑阶段”,开始整合核心环节,向“交易超级应用”转型。2023年,Uniswap推出了自有的Uniswap Wallet,覆盖移动端与网页浏览器扩展两种形态,用户可直接在该钱包内完成代币存储、交易、NFT浏览等操作,无需再依赖MetaMask等第三方钱包,成功重新掌控了“用户访问入口”。同年,Uniswap上线了内置聚合功能“Uniswap X”,该功能通过链下“填充器”网络,整合了全市场范围内自动做市商(AMM)与私募做市商的流动性,用户无需跳转至1inch等外部聚合器,即可在Uniswap内部获得最优交易价格,实现了“流量留存”。
2024年,Uniswap进一步宣布推出专属区块链“Unichain”,该区块链作为Optimism超级链的一部分,专为DeFi交易场景优化,报告测算数据显示,Unichain可将交易手续费降低约95%,交易延迟缩短至约250毫秒,同时还支持UNI代币持有者共享原生协议费用,形成“基础设施-用户-代币持有者”的利益闭环。
“Uniswap的发展路径清晰表明,DeFi项目的‘重新捆绑’并非简单叠加功能,而是通过整合用户入口、交易执行、底层基础设施等核心环节,打造‘体验更优、利益更闭环’的生态体系。”报告中这样评价。
案例2:Aave——从“单体借贷平台”到“信用超级应用”,借贷领域的周期实践
除交易领域外,Ark的报告还以Aave(DeFi借贷龙头)为案例,指出其同样遵循“拆分-捆绑”的发展周期,且在“信用生态”构建方面展现出独特突破。Aave的早期阶段(2017-2019年)可称为“垂直单体阶段”,其前身ETHLend于2017年上线时,采用“订单簿模式”匹配借贷双方,2018年更名为Aave后,转向更高效的“流动性池模式”,但核心仍为“封闭单体应用”。
在功能层面,Aave从利率计算、贷款匹配到违约清算,全流程均由自身智能合约自主完成,其中Aave v1与v2版本还创新推出了“闪电贷”功能——一种允许用户在同一笔交易内完成借款与还款的无抵押贷款,这一功能后来成为DeFi生态中套利、清算等场景的重要工具。
在用户层面,Aave仅通过官方网页控制面板提供服务,用户需登录官网才能完成存币赚息、抵押借币等操作;在生态依赖上,Aave早期仅接入MakerDAO的DAI稳定币作为核心借贷资产,是DeFi发展初期“垂直项目间有限协作”的典型代表。
2020年后,Aave进入“模块化拆分阶段”,开始“拆分功能、拥抱生态”,逐步成长为全行业的“借贷基础设施”。
这一阶段,Aave首先放弃了自建价格计算体系,转而引入Chainlink去中心化预言机提供资产价格数据,报告指出,这一决策既提升了价格数据的安全性(Chainlink聚合多个独立数据源,降低单点故障风险),也大幅降低了Aave的技术运维成本。
其次,Aave向第三方平台开放了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与功能接口,外部项目可通过这些工具调用Aave的借贷功能——例如Zapper、Zerion等DeFi仪表盘工具,可实时展示用户在Aave的资产持仓与收益情况,DeFi Saver等自动化工具则能帮助用户自动调整抵押资产比例,以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清算风险。
此外,Aave还推进了多链部署与“隔离市场”建设,将服务扩展至Polygon、Avalanche、Arbitrum等多个区块链网络,并在Aave v3版本中推出“隔离市场”功能——针对小市值、高波动的加密资产单独设置风险参数,与主流资产池隔离运行,既丰富了借贷资产品类,又有效控制了整体生态风险,同时还推出了面向机构用户的合规版本“Aave Arc”,满足机构用户的KYC(了解你的客户)需求,进一步扩大了用户覆盖范围。
近年来,Aave开始进入“重新捆绑阶段”,通过整合核心金融功能,向“信用超级应用”转型。2023年,Aave推出了原生稳定币“GHO”,结束了对MakerDAO DAI稳定币的长期依赖——用户可在Aave V3平台上,用自身存入的加密资产作为抵押铸造GHO,而GHO的利息收入不再流向外部生态,而是直接回流Aave生态体系,同时GHO的利息收益还能惠及AAVE代币质押者,形成生态利益闭环。
与此同时,Aave还与Chainlink合作优化MEV(最大可提取价值,类似股票市场的订单流收益)回收机制,将借贷过程中产生的套利利润定向导入Aave协议,进一步提升了协议收入。
报告还提到,Aave创始人的相关投资布局显示,其未来可能进一步整合社交信用体系——例如与去中心化社交协议Lens联动,将用户的社交声誉与借贷额度挂钩,打造“基于社交信用的去中心化信贷服务”。Ark在报告中分析,Aave的“重新捆绑”重点在于构建“信用生态闭环”,通过掌控稳定币发行、利息分配、信用评估等核心环节,减少对外部生态的依赖,同时提升用户留存率与协议盈利能力。
方舟投资预判:加密行业巨头将是“平衡高手”,超级应用培育期已至
报告最后,Ark Invest给出了对加密货币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预判:加密货币领域的下一代巨头,不会是那些只专注单一功能的“专才型平台”,而是能够精准平衡“开放共享”与“核心掌控”的“平衡高手”。
报告解释,成功的平台需要清晰判断“哪些功能可以开放给生态伙伴”——例如Uniswap开放流动性池接口、Aave开放借贷功能接口,以借助生态力量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也要明确“哪些核心环节必须自主掌控”——例如Uniswap自主研发底层区块链Unichain、Aave自主发行稳定币GHO,以避免关键环节被外部平台制约。
“这种平衡并非放弃‘可组合性’,而是在可组合性的基础上搭建自身的生态壁垒,就像Airbnb开放本地服务合作,但始终掌控核心的住宿预订体系与用户数据一样。”
Ark认为,当前Uniswap、Aave等头部项目的“重新捆绑”动作,已明确标志加密货币行业进入“超级应用培育期”,这一阶段将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也将诞生能够“定义下一代金融生态”的头部项目。
报告同时强调,与互联网和金融科技行业相比,加密货币行业的周期节奏更快,这得益于“无需许可的基础设施降低了实验门槛、代币机制实现了资本快速形成、流动性灵活流动加速了项目迭代、全球市场覆盖扩大了增长空间”四大特点,这些特点将推动加密超级应用以“互联网行业1/3到1/2的时间”完成进化,投资者与从业者需密切关注这一快速变化的趋势。
【提示:为防止失联,更方便获取奇点财经新闻,请您将本网站添加到手机主屏幕。操作方法:在手机浏览器中打开奇点财经网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小箭头,然后在跳出的窗口下拉菜单里选择‘添加到主屏幕’。添加后,您可以像打开App一样快速访问奇点财经新闻!】
(声明:奇点财经是香港期刊协会创会会员,亦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财经媒体,我们专注于ESG投资、虚拟资产、数字货币、区块链、Web 3.0、科技金融及AI创新等前沿领域,为企业出海及市场开拓提供有价值的导向。我们致力于提供深度分析和权威报道,探索新兴科技如何重塑金融与资本市场,助力投资者把握未来趋势。如需转载本报内容,抑或您发现本报文章涉及潜在版权问题,敬请联系enquiry@singularityf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