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财经综合外媒报道。微软与OpenAI围绕未来合作关系的谈判陷入高度紧张状态,双方在关键条款上存在深刻分歧。据知情人士透露,焦点集中在微软应获得重组后实体的股权比例。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双方仍无法就微软未来在OpenAI的持股规模等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微软将停止与OpenAI的谈判。这意味着OpenAI将因为无法得到微软的支持而转型失败,进而面临失去软银等其他投资者数十亿美元资金的风险。软银是OpenAI当前最大外部投资者之一,软银的注资协议要求OpenAI必须在今年底前从非营利组织转为营利性公益公司(PBC),否则300亿美元投资可削减至200亿,并且剩余股权自动转为债务(OpenAI需还本付息)。
在过去一年的讨论中,双方一直在争论微软应该获得重组后集团多少股权,这个讨论范围从20%到49%。两家公司还在修改更广泛的合同条款,该合同最初是在微软于2019年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时起草的。
微软拒绝让步的底气源于其手握的“双重杠杆”。根据原始协议,微软有权获得OpenAI 49%的利润分成,上限约为其投资的10倍——在最新重组谈判中,OpenAI提议以新实体33%股权置换微软的利润分配权。
同时,作为OpenAI的最大投资方(累计注资超130亿美元),微软通过2023年协议获得了对OpenAI重大战略决策的审批权,包括公司结构转型、并购及核心知识产权处置等,掌控着OpenAI能否成功转型为营利性公益公司的关键否决权。
OpenAI必须在年底前完成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性公益公司(PBC)的转型,否则将面临包括软银(SoftBank)在内的投资者撤回数百亿美元注资的风险——若转型失败,软银可能将其300亿美元投资削减100亿美元。根据投资者条款,若转型未完成,股权将自动转为债务。
正是基于这种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微软在商业条款谈判中展现出强硬姿态。微软坚持保留OpenAI模型的独家销售权,并在其收入内享有20%分成,据测算2030年前或超350亿美元收益。同时微软要求保留对人工通用智能(AGI)技术的优先访问权。
《华尔街日报》披露OpenAI曾考虑以反垄断行为指控微软作为"核选项",接近OpenAI的人士称微软强硬立场是"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则认为基础模型将快速商品化,公司近期已将马斯克的xAI模型Grok纳入云服务,内部人士直言"OpenAI已非绝对领先者"。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与首席财务官莎拉·弗里亚尔(Sarah Friar)公开承认面临算力短缺困境,这加剧了双方紧张关系。前微软高管证实奥尔特曼要求加速基础设施供应的诉求导致摩擦升级。为减少对微软依赖,OpenAI五月起使用谷歌云(Google Cloud)服务,并与甲骨文(Oracle)展开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OpenAI拟斥30亿美元收购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f的交易上也存在分歧。
知情人士透露,若微软坚持要求根据2023年协议获得对Windsurf知识产权的完全访问权——该条款允许微软获取OpenAI收购的任何技术用于其Copilot编程工具——OpenAI高管威胁将提起反垄断申诉。与此同时,微软对OpenAI可能开发竞争性Copilot产品深表忧虑。
OpenAI一份内部战略文件显示,其目标是将ChatGPT从聊天机器人转型为跨平台的"AI超级助手",主张"用户应能自主选择默认AI助手"。这与微软将AI技术嵌入自有生态系统的战略形成直接竞争。文件坦承:"我们当前基础设施无法承载[机密]用户量级"。
这意味着,双方的理想解决方案存在根本差异。微软倾向维持现状,既可继续获取OpenAI核心技术,又能通过Windsurf收购强化Copilot的编程能力;OpenAI则希望在微软同意转型的前提下确立竞争边界,并实现基础设施多元化。
【提示:为防止失联,更方便获取奇点财经新闻,请您将本网站添加到手机主屏幕。操作方法:在手机浏览器中打开奇点财经网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小箭头,然后在跳出的窗口下拉菜单里选择‘添加到主屏幕’。添加后,您可以像打开App一样快速访问奇点财经新闻!】
(声明:奇点财经是香港期刊协会创会会员,亦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财经媒体,我们专注于ESG投资、虚拟资产、数字货币、区块链、Web 3.0、科技金融及AI创新等前沿领域,为企业出海及市场开拓提供有价值的导向。我们致力于提供深度分析和权威报道,探索新兴科技如何重塑金融与资本市场,助力投资者把握未来趋势。如需转载本报内容,抑或您发现本报文章涉及潜在版权问题,敬请联系enquiry@singularityfin.com。)